|
歷屆研究生論文 |
|
報馬仔 |
|
|
|
|
 |
|
|
|
|
 |
 |
*
學校潛在課程之民族誌研究-資本的差異與實踐(92)
*
是「星店」還是「皇后」?-我們與低年級
「低學業成就」學童的共讀行動故事(95) |
 |
 |
|
|
|
 |
|
|
|
|
|
學術研討會活動訊息 |
|
|
|
 |
 |
*
國小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92)
*
職前教師多元文化教育觀的發展與
教育實踐之敘說研究(94) |
 |
 |
|
|
|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
|
|
17期電子報搶先發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升國小原住民學生國語科學業成就之行動研究(92)
*
高等教育原住民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92)
*
原漢族群共存學校實施原住民族教育之個案研究(92)
*
鄉土語言教師族群觀之研究(93)
*
阿美族學童族語學習之研究(93)
*
在部落與學校之間:
我與布農族少年一同學習的故事(93)
*
太魯閣族學童學習型態之民族誌研究(94)
*
太魯閣族小學文化課程發展之教育民族誌(95)
*
太魯閣族青壯年勞工之教育經驗(95)
*
新移民女性之子女教育信念及教育實踐研究(95) |
 |
 |
|
|
|
資訊報報 |
|
|
|
|
|
|
|
 |
 |
*
客家女性的族群認同經驗-
五位女性客家文化工作者的生命歷程(92)
*
東部原漢雙族裔成人認同研究(92) |
 |
 |
|
|
|
|
|
|
|
|
|
 |
 |
*
殖民與體現-太魯閣人的殖民身體史研究
(1914-1945)(92)
*
榮民之「家」?東部某榮家老實的流離生命與
家園認同(94) |
 |
 |
|
|
|
|
|
|
 |
 |
*
教師性別意識與性別平等教育實踐之研究—
以兩位國小教師為例(92)
*
發展幼稚園性別平等課程方案之研究(94) |
 |
 |
|
|
|
|
|
|
|
|
|
|
|
 |
 |
*
新手上路,暗處發聲-
一個研究生的自我探究之旅(94)
*
男╱難以言喻:我與朋友們的男性認同敘說探究(94)
*
男性準教師的性別意識形成(94)
* 故事媽媽的認同與實踐-
花蓮故事媽媽與我的故事(96) |
 |
 |
|
|
|
|
|
|
 |
 |
*
跨越邊界-跨國婚姻中越南女性的認同經驗(93) |
 |
 |
|
|
|
|
|
|
 |
 |
*
身心障礙兒母親的生命經驗初探(92)
*
兩個偶然:一篇中途轉向的生命紀事(92)
*
六位女性漢族教師在原住民學校的生活經驗(92)
*
來自邊緣的聲音-一位女性教師的敘事實踐(93)
*
等待孩孫回厝團圓的農村阿媽(94)
*
傷口上的蝴蝶結-師生文化差異與生命經驗的跨越(94)
*
找尋回家的路─重構女性主體的自我敘說(95)
*
女人三十:四位中產階級異性戀女生性別角色
建構歷程探究(96)
*
一位「非主流」學生的生存策略-看見、反思與自我敘說(95)
*
行走中的認識-活化生命的書寫行動(96)
*
一位研究生意識覺醒的歷程:
我的意識化生活之敘說研究(96)
*
穿越層層疊影的自我追尋(96) |
 |
 |
|
|
|
|
|
|
|
 |
 |
*
國民小學資優生與普通生家庭社經背景、社會資本及文化資本之比較研究(94)
*
勞工背景學童師生互動之研究(96)
*
小手牽大手-大學生擔任弱勢家庭課輔志工之實踐與
成長(96) |
 |
 |
|
|
|
|
|
|
 |
 |
*
迎戰社會建構的卑微:從看見自我到理解他人(93) |
 |
 |
|
|
|
|
|
|
|
|
|
|
|
|
|
 |
 |
*
花蓮松園別館之地方感研究(93)
*
海洋作為認同的場域-從廖鴻基及夏曼.藍波安作品
探究其認同實踐(93)
*
地方感的創生歷程:我在鄉村社區學習成長的故事(96) |
 |
 |
|
|
|
|
|
|
|
 |
 |
*
傳統與網路社會交易信任基礎之分析(92)
*
論傅柯的生命權力(93)
*
電影流體的精神生產:
可見-不可見與時間性的多重展演(96)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