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意  張惠貞

區隔 (segregation) v.s 分等 (stratification) v.s 歸化 (naturalization)

根據英國的學者 D.Coulby 的觀察,民族國家的教育政策,在實際運作上有三項特徵,即是 區隔 (segregation) 分等 (stratification) 歸化 (naturalization) 前兩項事關教育制度的結構,第三項特徵則涉及學校教育的課程。經由區隔、分等及歸化的過程,教育遂成為國家用以控制人口及族群差異,增進國民同質性,並藉以完成文化霸權的主要工具。

•  區隔 (segregation)

指的是一種水平分流的過程,民族國家非常強調國家的教育主權,不同意國民接受悖離國家教育的教育。將所有人都聚攏到國家制度內部之後,國家又會運用許多的規準,例如年齡、成就、出勤型態、行為、公民權 ….. 甚至政黨派別等,將學生或人口中的特定族群做一區分。屬同性質的規為一類,各自接受國家或相關教育機構所安排的教育。教育的區隔措施,通常是以社會階級為準,而社會階級的界限又非常接近語系、族系或派系的分野。

•  分等 (stratification)

是指一種垂直分層的過程。國家教育制度除了區別學生的身份屬性,用以傳遞不同的教育內容之外,也會發展各種評鑑工具,包括紙筆式的、實作式的、卷宗式的、圖形式的、結構式的 …… 等, ` 來測量學生的能力畛域及努力程度。教育制度往往藉此評斷優劣、劃分等第,並藉此「輔導」學生選擇與其學業成就相應的職業生涯。

•  歸化 (naturalization)

1. 指一種全面同化的過程,也是一種文化霸權宰制的過程。國家教育制度深刻體會這層道理,先以教育區隔,明示嫡庶有別,繼以教育分等,昭告敵優庶劣,同時再以學校過程,極力打造優勢民族繼往開來,化成天下的正統形象,以優勢民族為中心,並且不斷的編寫一切有關國家的歷史發展、地理疆域與文化緣流。

張建成 (2002) 。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學富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偏見 (prejudice) v.s 岐視 (discrimination)

不論在其「性別」、「族群」與「階級」上,皆有因社會上權力關係的不對等產生不良的互動關係與衝突。而這不良的互動關係包括了偏見 (prejudice) 和岐視 (discrimination) 。以下便概略介紹這兩個名詞:

•  偏見 (prejudice)

以刻板印象為基礎,對不同性別、族群與階級的人給與負面觀點的態度。

•  岐視 (discrimination)

不認同 . 藐視 . 看不起 . 把人看扁的意思。除了負面的觀點之外,則更是 以更具體的行為 ,剝奪其他族群的權益。

偏見與岐視構成了對少數 ( 弱勢 ) 族群的權益的認知和行為,便會產生與強化「我族中心主義」的現象。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70302971

陳奎? ( 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師大書苑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