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教育實踐的反思    張惠貞

(一)前言 —先從國小現況談起:

性別平等教育從學校制度面加以反省,即是如何建構兩性平等教室。

而兩性平等教室建構的目的,主要是要去打破教學歷程的性別刻板化印象,消除性別的隔離,並且透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來提供性別平等的學習經驗,促進兩性之間的彼此了解、尊重、合作,以充分發揮兩性的潛能。

校園中部份的男女性別差異

性 別

項 目

女 性

男 性

個性上

溫柔、體貼

較具攻擊性

專長科目

語文、美術、家政

數學、體育、自然

班級職務

副班長、學藝

班長、體育組長

學校職務

樂隊、合唱團、司儀

體育校隊

玩躲避球時

大多是在場內被球丟的人

站在場外丟人的人

教育實踐上的性別差異

大致上可由以下的三個面向加以討論:

任教職志與自我實現

在小學任教意願

女性較男性願意擔任國小老師

自我實現

女性較男性認為在國小擔任老師即是自我實現的表現

教學型態

女性教師較男性教師願意付出較多的時間與精力

教學規範的固執化

師生互動上

對於男生發問的問題內容較傾向複雜、抽象與開放式的高層次認知問題

男女分工的教改行動

女老師不含行政人員約佔70%以上,但各校成立的教師會理監事比例仍是男高於女

(二)花蓮教育大學內的性別課程:

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一日,是花師第一次開設關於性別方面的課程,但是不僅是花師,大部分師範院校也沒有開過性別或女性主義方面的課,其原因有二:

一、性別課程往往只是教育社會學這門課中所參差的一、兩堂課。

二、學校掌權的人往往並沒有性別意識,他們對於是否需要開設這樣的課程存疑。

這並不是一堂教你怎麼樣談戀愛的課程

這是一堂要唸女性主義理論的課。

既得利益者的世界觀

看完性別的文章後,男女生表現出不同的反應。

男生:「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覺得男生應該要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特權,並且要更體諒女性。」

「有些男生認為自己會尊重女性,好像這樣就沒有性別問題。但個人懂得尊重,不見得結構就沒有問題,可是大部分的男生都缺乏這樣的視野。」

「女人對家的意向跟男人其實是很不同的,對女人來說,結婚是空間轉移的轉捩點,但是對於男人來說卻不是。」

「婚姻是對女人的一種壓迫,不要給學生一種感覺認為婚姻一定是女人必經的一條路。」

個人的事就是教育大事

「在師範院校裡『性別化的結構』更明顯,男教授人數遠多於女教授。」

當初女性主義者主張「個人的即是政治的」時,便是為了要劃破公私領域的界線,而「個人的事就是教育大事」,或許可以穿破僵化的形式主義教育。比如像「身體自主權」這樣「個人的事」就是不能規避的教育大事。

結語:

*教材並非是課堂中最重要的部分,老師個人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女性主義並非是冰冷的學術研究,它跟我們的生活、生命是結合在一起的。

(三) 男性準教師的性別意識形成與分析

此研究是針對師院中的性別相關課程、具備性別意識的男性準教師,以質性研究瞭解其性別意識形成過程 : 在性別意識的形成過程曾受到哪些生命經驗的啟發;師院中開設的性別相關課程,對於他們的性別意識有何影響;具有性別意識之後,他們如何在生活中轉化並加以實踐;對於性別平等教育有何想法。

本研究分析發現,男性準教師的性別意識形成,主要受到 5個面向影響啟發,

•  傳統男性角色的束縛與限制。

•  成長經驗的影響。

•  性別教育相關課程的影響。

•  因為性別意識而生的利益衝突。

•  理論與實踐的角力。

研究發現

•  男性準教師的性別意識

所有的研究者都提到了性別平等教育課程開啟並賦予了他們對於社會中性別建構的認識,師院體制因應九年一貫教育開設的性別相關課程,成了他們理解、回看、解構自己生命中的性別現象,還有同理、理解自己身邊女性處境的窗口,藉由課堂上的老師和同學的討論,使得他們漸漸從原本社會賦予的性別框架中,看見自己的社會位置。且多數研究者發現自己受到男性角色的束縛,男性角色的身分讓他們必須控制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能示範。所以他們必須一路攀升至校長而不能只是擔任老師。

可以確定的是,男性教師具有性別意識以後,的確會激盪出與其他還未具有性別意識的男性,截然不同的生命景象。男性準教師們的性別意識因為性別課程的啟發,而能開始去看見社會建構的性別結構的樣貌,然而一但提到攸關自己利益的男性特權部分,則較少人能意識到並且願意釋出這種天生的社會既得利益 (uneared privilege),這個方面當然還有改善的空間,一但他們能更進一步意識到所謂的「既得利益」其實還包含壓迫時,他們就會尋找新的出口。

•  具有性別意識不保證男性準教師未來的教學實踐

然而事實上需要考量和商榷的是,到底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性別課程與師院的學習氛圍,除了課堂以外,並無人可以討論、繼續進行性別議題的學習,因此性別課程究竟又能提供男性準教師們多少的啟發與幫助呢?

研究建議

2.1 針對師資培育的機構

要讓師資培育機構中學習的準教師具有性別意識,師院中的授課教師就相當的重要。若能鼓勵學生創辦性別社團、組性別讀書會,就能讓對性別議題有興趣的同學找到同好,有機會做進一步的串連和交流。

2.2 針對後續研究

希望在師資培育機構中具有性別意識的老師,他們在教學時的實踐經驗與難處,將可提供給更多具有性別意識但未有機會在師資培育機構教授性別課程的老師做為參考。

結語:

以上所選擇的這幾篇文章不論是從師資培育的過程中探討教師性別意識啟發的過程,或是從小學現場中探討一些性別現象皆處處說明了性別的不平等是無所不在的。因此,若想要創造一個性別平等的學校則老師更是需負起責無旁怠的責任,那麼在培育過程中老師的性別意識的啟發則更是不容忽視。如何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增加性別課程,其比重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非常需要我們多去關心與檢視的。

參考書目:

張岱屏 ( 1998)。關於「第一次」---專訪花蓮師院游美惠教授。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莊明貞 (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台北:高等教育事業文化有限公司。

鄭郁筠( 2006)。男性準教師的性別意識形成與分析。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