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德政學長是第一屆85級多元所碩班的畢業生,目前就讀於花大國教所博士班二年級,其研究領域級其興趣主要在性別方面,在多元所就讀碩士班時所做的論文是『「黑白ㄘㄟ`!亞當夏娃ㄆㄟ`!?」運動文化的性別刻板印象--一個國小班級躲避球運動之研究。本期人物專訪編輯小組很榮幸的能訪問到德政學長,希望藉此了解學長在畢業於多元所後所經歷的人生歷程之點點滴滴,以下是惠貞與亭嫻對於學長所做的訪談內容:

      想請問學長的現況、職稱與是否兼任學校行政?

               目前在台北市長春國小擔任自然科的科任老師。在國小的前16年最主要是從事學生輔導工作,去年剛考上學校的主任,但是因為到國教所修讀博士學位,為避免讀書(進修)與工作(行政)不能兼顧的情形,便把行政的工作推掉,擔任自然科任老師一職。

      學長是師範體系畢業的嗎?

                民國77年從台北市立師專輔導組畢業,便一直擔任學校的輔導老師。在要畢業的最後一年(也就是專五那一年),台北師專便正式更名為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當初學長為何想來多元所進修呢?

                在多元所就讀碩士班是在我剛退伍時。民國80年退伍,85年來考碩士班,89年畢業於多元所,碩士班我唸了四年。當時正值解嚴,社會風氣比較開放。而多元所則是非常新鮮的名詞,因此就想說來考考看、接受一下新的知識

       當時多元所的風氣是如何呢?所上比較著重的學術氣氛是哪一方面呢?

              其實那個時候我們是第一屆,都還尚在摸索的階段,因此所上是比較有彈性的。而當時的老師與現在所上的老師也都不一樣了。像當時的所長有宋文里老師、莊勝義老師,他便是比較偏向教育社會學方面的研究。游美惠老師是偏向性別部分的研究,譚光鼎老師則是偏向族群方面的研究,劉美惠老師則是偏向課程方面的研究,至於文化心理學方面則是宋文里老師的專長。

       學長的論文題目是關於哪一方面的呢?

              我的論文題目是『「黑白ㄘㄟ`!亞當夏娃ㄆㄟ`!?」運動文化的性別刻板印象--一個國小班級躲避球運動之研究』是與性別部分的相關研究。當時也得到教育部性別評等教育的研究成果獎 

      學長的同學畢業後大多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呢?

       大部分是小學老師,因為當時候教職的機會沒有像現今「粥少僧多」的情形。

您覺得經過多元所的訓練後,對您的視野、觀點(看待社會、教育現場的角度)產生了什麼樣的轉變?您是否將之轉化為在職場上的具體行動?

                影響我最大的是對於性別的敏感度,性別不單單只是「男人」、「女人」的分別,更是要提升到人的價值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只從單一面向去看,否則性別問題容易被宰化。例如關心家庭問題要提升到人的價值、人的角度來看,這樣更能理解家庭的問題在哪,例如「empowerment」,不只是女性需要,若從人的價值來看,男性也需要「empowerment」。而性別議題更可以融入在教學或課程上,這樣可以使課程不僅更具備性別不同觀點的融合、交流,不是為了必須融入而融入,而是為了要提升孩子們看待性別不同的視角。而宋文里老師曾說過「三千世界」,這句話大概是引自佛教的觀點!該觀點認為,我們每個人所能影響的人不多,但是能夠影響到一個人便就是有功德。這也就是人存在的價值。在學期間我建議可以多聽演講,可以啟發自己不同的想法。

        學長是否有什麼樣的建議養要給學弟妹嗎?

               做你自己,並且方向要弄清楚,而且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為輸贏就在每一分一秒,也是跟別人差距懸殊的開始,因此時間的管理是很重要的。現在的我白天在學校工作,晚上則須準備博班課業,回想唸碩班的時候,自己沒有充分的運用時間及資源來發展自己的專業,實在有些可惜,在各刊物所投稿的四、五十篇文章全都是碩士班畢業後才完成的。建議碩班的同學若有繼續深造的計畫,則可及早確認並抓住自己的方向,平時可以針對該方向多寫文章、投稿,並且投入、行動、付諸實踐。寫文章亦是對自己專業成長的提升,同時豐富的著作也使自己在小學現場的積分名列前矛。自己在長春國小已有18年的資歷了,自己不可能再多有幾個18年,然而,對年輕的我們人生的道路還很漫長、時間還很充裕,只是時間要能充分運用,以後要當小學老師的,也須認清現狀,及早因應、及早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