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教學計劃表

九十 三學年度第ㄧ學期多元所碩士班

科目名稱:文化研究導論           授課教師:王應棠

開課系別、班級: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     電話:03-82271061825

開課時數:3小時 (星期三09:10-12:00)     地點:美勞教育館402

 

課程概要:

        文化研究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研究旨趣特別注重:當代文化中的大眾文化(尤其是以影視為媒介的大眾文化)、被主流文化排斥的邊緣文化和亞文化,以及文化中的權力關係及其運作機制等議題,並在實踐中提倡一種跨學科、超學科甚至是反學科的態度與研究方法。本課程選取一系列對文化研究影響深遠的經典文獻與當代文化研究代表性著作,藉由仔細的閱讀與討論來了解文化研究的基本視框與取向,然後將焦點集中於文化研究中相當重要的符號學理論與經驗研究的介紹。

 

課程安排:

0. 課程介紹

1. 導言

陳光興. (2000). 文化研究在台灣到底意味著什麼? In 陳光興 (Ed.), 文化研究在台灣 (pp. 7-25). 台北: 巨流.

羅鋼 & 劉象愚. (2000). 文化研究的歷史、理論與方法. In 羅鋼 & 劉象愚 (Eds.), 文化研究讀本 (pp. 1-39).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 空間與都會文化

齊美爾. (1991). 橋與門, 橋與門: 齊美爾隨筆選 (pp. 1-8). 上海: 三聯.

齊美爾. (1991). 大城市與精神生活, 橋與門: 齊美爾隨筆選 (pp. 258-279). 上海: 三聯.

齊美爾. (2002). 陌生人 (林榮遠, Trans.). In 林榮遠 (Ed.), 社會是如何可能的: 齊美爾社會學文選 (pp. 341-348).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 文化工業

霍克海默, & 阿道爾諾. (2003/1944). 文化工業: 作為大眾欺騙的啟蒙 (渠敬東 & 曹衛東, Trans.), 啟蒙辯證法: 哲學斷片 (pp. 134-187).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4. 真實性(authenticity):美學與政治

班雅明. (1998).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許綺玲, Trans.),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pp. 57-119). 台北: 台灣攝影工作室.

5. 文化與社會

Williams, R. (1985/1963). 文化與社會: 1780年至1950年英國文化觀念之發展 (彭淮棟, Trans.), pp. xiii-xxi; 327-370. 台北: 聯經.

6. 意識形態

阿爾都塞. (2002). 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一項研究的筆記) (方杰, Trans.). In 齊澤克 (Ed.), 圖繪意識形態 (pp. 133-183).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7. 神話的破解

巴特. (1998). 神話學 (許薔薔 & 許綺玲, Trans.). 台北: 桂冠.

8. 「他者」的文化:文化的抵抗/抵抗的文化

薩林斯(Sahlins, M. ) (1999). 何為人類學啟蒙? 20世紀的若干教誨 (王銘銘 &胡宗澤, Trans.), 甜蜜的悲哀 (pp. 109-141). 北京: 三聯書店.

9. 電視場域

布爾迪厄. (2000). 關于電視 (許鈞, Trans.), pp. 7-79. 沈陽市: 遼寧教育.

10. 休閑娛樂

Bourdieu, P. (1999). How can one be a sports fan? In S. During (Ed.),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 (pp. 427-440). London: Routledge.

111213. 文化廻圈的經驗研究(3週)-隨身聽的案例

杜蓋伊, & et.al. (2003[1997]). 做文化研究: 索尼隨身聽的故事 (霍煒, Trans.).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415. 再現(表徵)(2週)

Hall, S. (1997). The work of representation. In S. Hall (Ed.),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pp. 13-74). London: Sage.

16. 翻譯

Thwaites, T., Davis, L., & Mules, W. (1994). Tools for cultural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South Melbourne: Macmillan Education Australia.

 

修課要求

修課同學每個星期都要閱讀指定文獻。每堂課由修課同學輪流負責報告後進行討論,當周課堂文獻報告人須準備中文書面摘要與討論問題並影印提供討論。期末報告繳交Thwaites, T., Davis, L., & Mules, W. (1994). Tools for cultural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South Melbourne: Macmillan Education Australia. 翻譯一章(約20頁)。

 

成績評量

上課參與討論(20%)、課堂帶領指定文獻報告(20%)、期末報告(60%)